回顾 丨 韩天衡美术馆“味闲讲堂” 徐建融教授讲述海上花鸟画发展

2019年02月18日




2月16日下午,韩天衡美术馆2019年第二期“味闲讲堂”开启,邀请著名艺术史学者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融为大家讲述《20世纪的海上花鸟画》。
 
与以往不同,本次讲座设置在被评为“2018上海最受欢迎的美术馆展览”之一的“海上六大家书画作品展”展厅,让观众在听讲座的同时更贴近绘画原作。

 
徐建融教授师承谢稚柳、陈佩秋先生,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、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。2019年1月,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“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第一回”,便引用了徐建融教授“海上画派的由来”的观点,他认为,海上画派不仅作为中国画商品化的最佳选择,同时又提供了传统绘画向近现代转变的成功契机。
 
追溯海派绘画,花鸟画最多,其次为人物、山水,因此也许花鸟画更能作为海派绘画的梳理线索。

 
 讲座中徐建融教授以“1840-1927年”,“1927-1949年”,“1949-2000年”三个阶段,分别讲述了海上花鸟画各时期特点。
 
他介绍,海上花鸟画整体特点为“题材吉祥、色彩明丽、构图饱满、用笔快速”。与传统文人画相比,海上花鸟画将水墨改为重彩,并开创沾色法,一笔分前后沾有不同颜色,落笔产生不同效果,这样的变化“既雅俗共赏,也符合上海新兴市民的审美,还满足绘画商品性的问题”。徐建融教授表示,1840-1927年,海派花鸟画以任伯年和吴昌硕为代表人物,这时期浙江画派、吴门画派、岭南画派、扬州画派等画风在上海融汇,使得海派绘画海纳百川的特点形成,艺术家们开始从传统中拓古纳新。不过在徐建融教授看来,如果以时代为划分,真正的海派应该从1927年开始,这一时期的画家仍延续任伯年、吴昌硕的花鸟画画风。20世纪后,海派绘画的整体进入各大流派百家争鸣的全面发展,其中江寒汀、张大壮、唐云、陆抑非被誉为海派花鸟画家四大名旦,而在陶冷月等一批画家作品中,还可以看出对西方结构、设色、素描的借鉴吸收。

 
在多元发展之下,海派绘画还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吗?徐建融教授认为,“传承传统的关键就是要创新,而海派文化的精神是善于海纳百川,不管是学唐宋、明清,还是融合西方,关键是要融会贯通成为自身特色,才能在此过程中生生不息。”
 
解放初期,中国画强调写实主意和现实主义,写生逐渐成为创作的主要方式,这时期的花鸟作品写实但不俗气。针对这一现象,徐建融教授介绍,艺术本就要与生活拉开距离,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,而不是复制生活。
 
“味闲讲堂”是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办的公益性艺术讲堂,每月一次,以普及高端文化知识为立足点,围绕中国艺术中的创作、品评、欣赏、理论教育等内容,选题集专业性和通识化于一体,邀请各领域内权威专家论述观点,畅谈东西。